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位于陕西省西南部,属秦巴山区。近年来,巴山镇聚焦“守底线、抓发展、促振兴”主线,抓牢产业振兴“牛鼻子”,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破题,探索走出了一条“特色产业基地+文化旅游+数字电商”融合发展之路,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产业规模效益不高。镇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以点带面、连线成片的整体规划,村域之间土地、人才、信息等要素未有效整合。食用菌、高山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分散,管理难度大,种植成本高;农业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不大、组织化程度低,牵引带动作用不明显;“庭院经济”发展受小农意识影响,各自为阵,不成体系,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。
二是特色产业层次较低。稻渔综合种养、道地药材种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,未形成统一的种植养殖规范和技术标准,没有办法进行标准化生产;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深度、广度,“小而精”的特色产品培育不足,“高大上”的生态产品包装不够,缺乏“拳头”产品和地域品牌;农副产品种养现代化程度不高,科技支撑不足,智慧化管理上的水准较低。
三是产业融合发展不深。产业链条短,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,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,农户增收主要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,缺乏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、品牌打造和市场推介,产品附加值低、市场竞争力弱;基础设施存在短板,服务保障能力不够,乡村旅游促消费作用不明显;电子商务平台体系不健全,服务模式单一,物流覆盖程度低,“互联网+”农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。
四是乡村建设人才缺乏。镇村年轻干部中懂农业、爱农业、善管理的技术干部缺乏,特别是对数字电商、智慧农业、集体经济管理等领域,干部专业能力有待提升;城市化导致从事农业人员流失严重,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单向流失严重;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较少,农村致富带头人才少,尤其缺少兼具种植、养殖、管理、销售等专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;乡村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储备机制不健全,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简单,效果不明显。
一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。依托“网红小镇”优势条件,以镇级电商服务中心为平台,建设电商产业孵化基地,打造全流程数字电商服务体系。跨村规模化流转土地,建设以稻渔养殖、特色菌果、道地药材为主的万米羌南产业长廊;在海拔较高的村建设以甘蓝、辣椒、土豆为主的万亩高山蔬菜长廊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、羌族文化、红色文化历史传承,规划云海草甸、栈道花海、稻香田园、石羊龙潭、羌人新颜、红色记忆六大功能板块,呈现出既有分区又有联动的发展布局。
二是积极盘活资源资产。按照“山上菜、田间稻、林下药、四季果、常年菌”的发展模式,采取村级牵头、土地托管、规模流转的方式,盘活资源资产1000余万元,推进“小田变大田”,将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通过招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,打造“山顶、山腰、山脚”三个立体产业带。按照“品牌统一、公司参与、利益共享”思路,加强“种养加销”全过程可溯源管控,完善种植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,积极开展“绿色”“有机”申报认证,打造“云巅巴山”公用品牌。
三是深入推动产业融合。主动融入汉中市“汉家乐”民宿发展计划,建设具有巴山特色和羌族风格的“羌人新颜”民宿。挖掘农耕文化、保护非遗技艺,在大型节庆活动中展示羌绣技艺、羌编工艺等非遗文化,农闲时节在自家庭院发展“指尖经济”。将农业生产与体验式场景相结合,建设稻香田园、打造梦里田园、完善果蔬采摘园等农旅融合景观节点,举办插秧育苗、耕田投鱼、果蔬采摘、谷物晾晒等农事体验活动。
四是强化数字电商赋能。积极地推进数字巴山建设,搭建“党建+大数据+乡村振兴”数字乡村平台,构建“党建信息展示、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、智慧旅游分析、综合基础治理”等四大功能板块。推进以巴山车厘子园水肥一体智能系统为示范引领的智慧农业建设,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,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。依托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学院培训电商人才、孵化电商主体,策划组织“网红达人”直播带货,建设产品供需平台,推动农产品“线上”交易和“订单式生产”。
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探索“两培养两提升”机制,从、致富能手、产业大户中选拔村“两委”后备人才,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,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,全方面提升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和致富带头人引领指导作用。依托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学院基地,邀请西安邮电大学教授、“网红达人”、归乡科技公司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和业务培训;组织村组干部、致富带头人赴江苏、四川、湖北等地考察,提升带头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管理能力。
一是规模效益不断突显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,建成道地药园、珍稀菌园、精品果园、放心菜园等;万米羌南特色产业长廊、万亩高山蔬菜产业长廊布局更完善,规模持续扩大,发展名贵中药材,种植蔬果,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,亩均效益达1.12万元。绿色产品日渐丰盈,巴山“绿珍”系列农产品成功入驻“汉货入沪”电子商务平台,入选京东汉中无界工厂选购产品,获得“味见汉中”公用品牌授权。
二是产业融合步伐加快。建成梦里田园、高山草甸、花海梯田、羌人新颜农旅融合景观节点,举办“羌风汉韵·田园宁强”云巅巴山春季栈道花海文化艺术节等活动,打造“巴山四季好时节”农文旅品牌,形成“特色产业基地+文化旅游”发展模式。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覆盖各村的电商分中心,年销售“土特产”220余万元。建成车厘子园水肥一体智能化产业基地、三产融合示范园智能灭虫系统和数字巴山信息管理系统,形成“特色产业基地+文化旅游+数字电商”发展模式,数字技术助推产业升级。
三是促农增收更加有效。突破空间限制,茅坪沟村、石坝子村合力打造辐射面积1500亩的三产融合示范园,探索淫羊藿种苗培育和五味子种植两个基地“融合”发展,实现中药材“复合式套种”。建立村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,深入实施农户“绑定”合作社、合作社“绑定”有突出贡献的公司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有效解决农户缺资金、缺技术、缺信息、怕风险“三缺一怕”问题。探索形成“两培养两提升”乡村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机制,通过“双向”培养,使掌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技能的10名党员变身致富带头人。
一是坚持规划先行、优化布局,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。巴山镇面对产业“小、散、弱”的现状,系统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,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条块分割界限,推动三产深层次地融合,加快数字电商进农村步伐,实现产业体系优化、产品质效提升、乡村宜居宜业。启示基层党组织要顺应农业发展变化新趋势、新要求、新任务,一方面要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全面整治撂荒地,扛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把农业产业高水平发展建立在耕地充足、粮食安全的稳固基石之上;另一方面,要聚焦建设更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体系,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,坚持镇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盘棋谋划、一体化推动、协同性发展,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服务保障功能。
二是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。巴山镇坚持自然生态保护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风民俗传承有机统一,发展稻渔综合种养、中药材复合套种,打造巴山农文旅品牌,推进农文旅深层次地融合。实践证明,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要立足本地进行谋划,依托山水林田生态资源,延续村落文化肌理,焕发传统技艺活力,找到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和乡土风情的产业。要紧盯市场形成特色,通过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,谋求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,形成高辨识度的乡村特色产业,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多样化、高品质需求。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,把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作为重要考量,通过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户嵌入农业产业链,实现利益共享。
三是坚持融合发展、数字赋能,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性。乡村产业高效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经之路,巴山镇在探索形成“特色产业基地+文化旅游+数字电商”发展模式中,一方面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套种的结合,并与产品精深加工、商贸物流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业态融合,推动农业多功能开发和多元价值实现。另一方面,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支撑作用,以专家院士工作站、高校科研院所实训基地为依托,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联结,提升了农业产出的综合效能。
四是坚持党建引领、人才支撑,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。乡村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“双轮驱动”。巴山镇为破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紧缺困境,一方面,通过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招才、育才、用才,紧紧抓住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、“我的家乡我建设”等活动,打好“乡情牌”“乡愁牌”,不断壮大乡村振兴“人才圈”。另一方面,扩充村级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,组织村“两委”、致富带头人学习致富本领和建设家乡的经验做法,培养了一批扎根农村的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“直播带货达人”等专业人才,锻造一支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复合型乡村建设队伍,为乡村振兴打下了深厚根基。
爱游戏开户app成立于2010年12月,是温州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之一,注册资本金50亿元。 爱游戏体育官网下载主要承担我市粮食供应、农副产品供给配送、专业市场运营、会展经济、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等服务百姓日常生活的业务经营;承担旅游和文化基础设施或项目开发、建设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。 ....
查看详细地址: 温州市瓯江路展银大厦
电话:0577-88198479
手机:4008-199-199